首页 > 古诗词 >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

注释

赏析

作者信息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关推荐

寄吴氏女子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城中灯火照青春,远引吾方避纠纷。

游衍水边追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

愁寻径草无求仲,喜对檐花有广文。

邂逅一樽聊酩酊,声名身後岂须闻。

无能私愿祇求田,时物安能学计然。凿井未成歌击壤,射熊犹得梦钧天。

遥思故国归来日,留滞新恩已去年。携手与君游最乐,春风波上水溅溅。

了解古诗词

古诗词

古诗词大全收录古诗词近30万首,诗句300万条,包含唐诗三百首,涵盖各朝各代的经典古诗词,您可以通过诗词、诗句、作者、句首、句尾的关键词查询到对应的诗词。